当前位置: 初中物理 /鲁科版(五四制) /八年级上册 /第三章 光现象 /第一节 光的传播
试卷结构: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
| 显示答案解析 | 全部加入试题篮 |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
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

2022-2023学年度鲁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3.1光的传播...

更新时间:2022-08-21 浏览次数:42 类型:同步测试
一、单选题
  • 1. (2022·临沂) 早在两千多年前,我国古代思想家墨子就在《墨经》中论述了小孔成像等光学现象,下列光现象与小孔成像原理相同的是(   )
    A .  地面的人影 B .  水中的倒影 C .  空中的彩虹 D .  放大的文字
  • 2. (2022九下·定远月考) 如图,能正确表示“月食”形成时太阳、地球和月球间大致位置关系的是(   )
    A . B . C . D .
  • 3. (2022九下·江阴月考) 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光斑形状与哪些因素有关。孔是约为2 mm的五角型孔,“F”型光源到半透明膜的距离约为30 cm,纸质圆桶长约为10 cm,打开光源,在半透明膜上观察到的光斑形状是(   )

    A . 正立的“F” B . 倒立的“F” C . 五角型的“☆” D . 圆形的“○”
  • 4. (2021八上·侯马期末) 太阳光垂直照射在塑料棚顶一个很小的“△”形孔上,在地面上形成的光斑是(   )
    A . 圆形 B . 方形 C . “△”形 D . “▽”形
  • 5. (2021八上·盐都月考) 图为2020年6月21日在厦门拍到的日环食照片,根据日环食现象可以推测出(  )

    A . 月球的形状 B . 月球的大小 C . 地球的形状 D . 地球的大小
  • 6. (2021八上·丹徒月考) 下列物体中属于天然光源的是(   )
    A . 月亮 B . 蜡烛的火焰 C . 日光灯 D . 太阳
  • 7. (2021八上·获嘉期中) 小苗夜间路过一盏路灯时,在路灯光的照射下,她在地面上影子的长度变化情况是(  )
    A . 先变长,后变短 B . 先变短,后变长 C . 逐渐变短 D . 逐渐变长
  • 8. (2021八上·江州期中) 下列关于光线的说法中错误的是(   )
    A . 光线表示出了光的传播路径和方向 B . 引入光线运用了建模法,即理想模型法 C . 光线就是很细的光束 D . 光线实际上是不存在的
  • 9. (2021八上·江汉期中) 如图所示,在一个空罐的底部中央打一个孔,再用一片塑料膜蒙在空罐的口上。将小孔对着烛焰,我们可以看到烛焰在薄膜上呈现的像。下列有关这个实验说法不正确的是(   )

    A . 为了更好看清烛焰的像,应该在较暗的环境中进行实验 B . 薄膜上呈现的是烛焰的倒立的实像 C . 成像的原理是光的直线传播 D . 当烛焰靠近小孔时,薄膜上烛焰的像会变小
  • 10. (2022·大庆) 历史上关于光的本性的认识主要有两种观点:一种是以牛顿为代表的“微粒说”;另一种是以托马斯·杨为代表的“波动说”,即认为光是一种波。下列史实符合科学精神的是(   )
    A . 鉴于牛顿在力学方面的伟大成就,所以“微粒说”一定是对的 B . 由于大多数科学家支持牛顿的观点,所以“微粒说”一定是对的 C . 泊松以“波动说”为基础,结合数学知识推导出听起来特别荒谬的结果,所以“波动说”是错的 D . 托马斯·杨用实验证实了光具有波独有的特性,所以“波动说”是正确的
  • 11. (2021八上·合川期末) 下列事例不能用光的直线传播来解释的是(      )
    A . 日食和月食 B . 雨后天空出现五颜六色的彩虹 C . 影子的形成 D . 开凿大山隧道时,工程师用激光引导掘进方向
  • 12. (2021八上·肇源期末) 在探究树荫下光斑的综合实践活动中,为了研究孔的大小对光斑形状的影响,小华设计了四种开有不同形状孔的卡片甲,并用另一张卡片乙覆盖在甲上,如图所示.接着,从图示位置沿箭头方向水平移动乙,观察光斑形状的变化情况.下列合乎要求的是(   )
    A . B . C . D .
  • 13. (2021八上·龙凤期中) 如图所示用自制针孔照相机观察烛焰,有以下四句说法,其中错误的是 (      )  

    A . 薄膜上出现烛焰的像是倒立的 B . 薄膜上烛焰的像可能是缩小的也可能是放大的 C . 保持小孔和烛焰的距离不变,向后拉动内筒,增加筒长,则像变大 D . 保持内外筒位置不变,小孔远离烛焰,因为像距不变,所以薄膜上烛焰的像的大小将不变
  • 14. (2021八上·丹徒月考) 小明通过阅读课本了解到小孔会成上下颠倒,左右相反的像,为了验证这个说法,他准备制作一个LED屏作为物体进行研究,下列关于LED屏制作形状的选择最适合的是(   )
    A . B . C . D .
  • 15. (2021八上·永年期中) 2010年1月15日下午,一场“千年一遇”的日环食天文奇观如约光临中国。由于地理位置的原因,家住北京的小华只能观测到日偏食,小华借助小孔成像实验装置对“ ”形太阳进行观察,纸盒上扎有圆形小孔,则她在半透明光屏上看到像的形状是(  )

    A . B . C . D .
二、计算题
  • 16. 电线杆在阳光照射下影长6.9 m,竖直立着的2 m长的竹竿的影长2.2 m,问电线杆的高度是多少?(太阳光可看作平行光,作出图后再解).
  • 17. (2018八上·涡阳月考)   1962年5月,美国马萨诸塞工学院把红宝石激光射向月球,大约2.6s后收到了从月球反射回来的激光讯号,求:
    1. (1) 光在真空中的速度是c多少m/s;
    2. (2) 请算出地球到月球的距离约为多少千米?
三、实验探究题
  • 18. (2021八上·三台期中) 小军发现小孔成的像的大小会变化,于是他设计实验探究小孔所成像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。他猜想所成像的大小可能与蜡烛到小孔的距离、物体的高度以及像到小孔的距离有关。于是他用同一支蜡烛实验,且保持蜡烛到小孔的距离不变,在多次改变小孔到半透明纸之间的距离时,他测出了像的高度(见表格)。

    1. (1) 表中列出了小孔到半透明纸的距离与像的高度之间的数据关系。

      小孔到半透明纸的距离s/cm

      2.0

      4.0

      6.0

      8.0

      10.0

      像的高度h/cm

      1.0

      2.0

      3.0

      4.0

      5.0

      分析表中的数据可以得出:当蜡烛和小孔的距离保持不变时,半透明纸离小孔越远,所成的像越(选填“大”或“小”)。

    2. (2) 请你根据有关结论分析判断:当半透明纸距小孔12cm时,像的高度是cm。
  • 19. (2019八上·无锡期中) 如图所示,用易拉罐制作的简易针孔照相机,做小孔成像实验.

    1. (1) 利用它观察烛焰的成像时,孔对着,(选填“烛焰”或“眼睛”),可观察所成的像;
    2. (2) 该现象可以用来解释;
    3. (3) 将蜡烛靠近针孔照相机少许,烛焰的像将(选填“变大”“变小”或“不变”);
    4. (4) 若只将小圆孔改为三角形小孔,可在照相机上看到倒立(选填“三角形”、“圆形”或“烛焰”)的像.
四、作图题
五、填空题

微信扫码预览、分享更方便

试卷信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