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 小学科学 /备考专区
试卷结构: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
| 显示答案解析 | 全部加入试题篮 |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
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

河北省正定县部分学校2023-2024学年四年级下学期第一次...

更新时间:2024-04-18 浏览次数:4 类型:月考试卷
一、选择题。(只选正确答案的序号)
  • 1. 下列( )是生活在土壤中的生物。

    A . ①③ B . ①② C . ②③
  • 2. 将湿润的土块儿放到蒸发皿里,并用玻璃片盖在上面,使用酒精灯加热蒸发皿中的土块儿。仔细观察会发现玻璃片上出现小水珠,这说明土壤中含有( )。
    A . 水分 B . 空气 C . 微生物
  • 3. 沙质土、黏质土和壤土三者相比,土壤颗粒最细的是( )。
    A . 壤土 B . 沙质土 C . 黏质土
  • 4. 明明挑选了生长状况一致的豆苗,将豆苗分别种植在等量的沙质土、黏质土和壤土中,观察并记录豆苗的生长状况(见下表),可知豆苗在( )中生长得最好。

    时间

    不同土壤中的豆苗

    沙质土中的豆苗

    黏质土中的豆苗

    壤土中的豆苗

    初始状态

    生长良好

    生长良好

    生长良好

    第一周

    生长良好、长高2厘米

    生长不良、

    未见明显长高

    生长良好、长高1厘米

    第二周

    茁壮成长、长高4厘米

    叶片萎缩、植株变黄

    豆苗发育缓慢、没有出现枯萎状态

    A . 沙质土 B . 黏质土 C . 壤土
  • 5. 下列做法有利于保护土壤的是( )。
    A . 随意排放工业废水 B . 过度喷洒农药 C . 合理施用化肥
  • 6. 紫色土是我国的一种特殊土壤类型,它主要分布于( )。
    A . 黄土高原 B . 江南丘陵地区 C . 四川盆地、云南、江西等地
  • 7. ( )是河北省最大的湖泊,主体位于河北省雄安新区境内。它四季景色各异,还为沿岸地区提供了丰富的水产品。
    A . 白洋淀 B . 洞庭湖 C . 汉江
  • 8. 一般来讲,植物的组成部分包括( )。

    ①根②茎③叶④花⑤果实⑥种子

    A . ①②③ B . ①②③④⑤⑥ C . ①②③⑤⑥
  • 9. 吃( )时,我们一般吃的是它的种子。
    A . B . C .
  • 10. 选择大小一致的两棵豆苗,将其中一棵的叶子剪掉,连续几天观察它们的生长变化,可得出的结论是( )。
    A . 无法得出具体结论 B . 植物叶片对维持植物生长没有任何作用 C . 植物叶片对维持植物生长具有重要作用
二、判断题。(判断下列说法的对“✔”错“×”)
三、填空题。
四、归类题。
五、实验题。
  • 30. 模拟水土流失。

    实验材料:木盒、水、喷水壶、土壤等。

    实验过程:

    a:在同样的倾斜角度下,用等量的水冲刷①号和②号木盒里的土壤,观察并记录①号(无植物覆盖)和②号(有植物覆盖)两个木盒中流出的水量和水质的区别。

    b:③号和④号这两个木盒中的土壤里都没有种植植物,③号木盒的倾斜角度小于④号木盒的倾斜角度。加等量的水冲刷土壤,观察并记录③号和④号两个木盒中流出的水量和水质的区别。

    1. (1) 通过实验过程a可知:两个木盒中流出水量较多的是号,含泥沙较多的是号。
    2. (2) 通过实验过程b可知:两个木盒中流出水量较多的是号,含泥沙较多的是号。
    3. (3) 综合两组对比实验,水土流失与植物覆盖、等有关。
六、探究题。
  • 31. 探究根和茎的作用。

    实验过程:

    ①准备一些带根的葱、自来水、红墨水。

    ②将葱根的下半部分浸泡在水中,向水中滴入3~5滴红墨水,观察根的颜色变化。

    ③放置一段时间后,观察葱茎和葱叶的颜色变化。

    1. (1) 向水中滴入3~5滴红墨水的主要目的是( )。
      A . 便于观察实验现象 B . 美观 C . 增加实验步骤
    2. (2) 拓展:为了更清楚地观察到水位是否发生变化,下列方法合理的是( )。
      A . 大概估计一下 B . 事先在瓶子上做好记号 C . 每天把水倒进另一个容器里测量其质量
    3. (3) 几天后,我们观察到水位明显下降了,这一现象说明( )。
      A . 水全部蒸发了 B . 容器漏水 C . 水被根吸收了
    4. (4) 放置一段时间后,会观察到葱茎和葱叶( )。
      A . 全部变黄了 B . 一部分被染红了 C . 都没有被染红
    5. (5) 通过本实验可知根具有的作用;茎具有的作用。

微信扫码预览、分享更方便

试卷信息